13 Redis 6.0多IO线程的效率提高了吗?

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我们知道 Redis server 启动后的进程会以单线程的方式,执行客户端请求解析和处理工作。但是,Redis server 也会通过 bioInit 函数启动三个后台线程,来处理后台任务。也就是说,Redis 不再让主线程执行一些耗时操作,比如同步写、删除等,而是交给后台线程异步完成,从而避免了对主线程的阻塞。

实际上,在 2020 年 5 月推出的 Redis 6.0 版本中,Redis 在执行模型中还进一步使用了多线程来处理 IO 任务,这样设计的目的,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前服务器的多核特性,使用多核运行多线程,让多线程帮助加速数据读取、命令解析以及数据写回的速度,提升 Redis 整体性能。

那么,这些多线程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启动,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处理 IO 请求的呢?

今天这节课,我就来给你介绍下 Redis 6.0 实现的多 IO 线程机制。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,你可以充分了解到 Redis 6.0 是如何通过多线程来提升 IO 请求处理效率的。这样你也就可以结合实际业务来评估,自己是否需要使用 Redis 6.0 了。

好,接下来,我们先来看下多 IO 线程的初始化。注意,因为我们之前课程中阅读的是 Redis 5.0.8 版本的代码,所以在开始学习今天的课程之前,你还需要下载Redis 6.0.15的源码,以便能查看到和多 IO 线程机制相关的代码。

多 IO 线程的初始化

我在上一讲给你介绍过,Redis 5.0 中的三个后台线程,是 server 在初始化过程的最后,调用 InitSeverLast 函数,而 InitServerLast 函数再进一步调用 bioInit 函数来完成的。如果我们在 Redis 6.0 中查看 InitServerLast 函数,会发现和 Redis 5.0 相比,该函数在调完 bioInit 函数后,又调用了 initThreadedIO 函数。而 initThreadedIO 函数正是用来初始化多 IO 线程的,这部分的代码调用如下所示:

void InitServerLast() {
    bioInit();
    initThreadedIO();  //调用initThreadedIO函数初始化IO线程
    set_jemalloc_bg_thread(server.jemalloc_bg_thread);
    server.initial_memory_usage = zmalloc_used_memory();
}

所以下面,我们就来看下 initThreadedIO 函数的主要执行流程,这个函数是在networking.c文件中实现的。

首先,initThreadedIO 函数会设置 IO 线程的激活标志。这个激活标志保存在 redisServer 结构体类型的全局变量 server 当中,对应 redisServer 结构体的成员变量 io_threads_active。initThreadedIO 函数会把 io_threads_active 初始化为 0,表示 IO 线程还没有被激活。这部分代码如下所示:

void initThreadedIO(void) {
  server.io_threads_active = 0;
  …
}

这里,你要注意一下,刚才提到的全局变量 server 是 Redis server 运行时,用来保存各种全局信息的结构体变量。我在【第 8 讲】给你介绍 Redis server 初始化过程的时候,提到过 Redis server 的各种参数初始化配置,都是保存在这个全局变量 server 中的。所以,当你在阅读 Redis 源码时,如果在某个函数中看到变量 server,要知道其实就是这个全局变量。

紧接着,initThreadedIO 函数会对设置的 IO 线程数量进行判断。这个数量就是保存在全局变量 server 的成员变量 io_threads_num 中的。那么在这里,IO 线程的数量判断会有三种结果。

第一种,如果 IO 线程数量为 1,就表示只有 1 个主 IO 线程,initThreadedIO 函数就直接返回了。此时,Redis server 的 IO 线程和 Redis 6.0 之前的版本是相同的。

if (server.io_threads_num == 1) return;

第二种,如果 IO 线程数量大于宏定义 IO_THREADS_MAX_NUM(默认值为 128),那么 initThreadedIO 函数会报错,并退出整个程序。

if (server.io_threads_num > IO_THREADS_MAX_NUM) {
        …  //报错日志记录
        exit(1);  //退出程序
 }

第三种,如果 IO 线程数量大于 1,并且小于宏定义 IO_THREADS_MAX_NUM,那么,initThreadedIO 函数会执行一个循环流程,该流程的循环次数就是设置的 IO 线程数量。

如此一来,在该循环流程中,initThreadedIO 函数就会给以下四个数组进行初始化操作。

  • io_threads_list 数组:保存了每个 IO 线程要处理的客户端,将数组每个元素初始化为一个 List 类型的列表;
  • io_threads_pending 数组:保存等待每个 IO 线程处理的客户端个数;
  • io_threads_mutex 数组:保存线程互斥锁;
  • io_threads 数组:保存每个 IO 线程的描述符。

这四个数组的定义都在 networking.c 文件中,如下所示:

pthread_t io_threads[IO_THREADS_MAX_NUM];   //记录线程描述符的数组
pthread_mutex_t io_threads_mutex[IO_THREADS_MAX_NUM];  //记录线程互斥锁的数组
_Atomic unsigned long io_threads_pending[IO_THREADS_MAX_NUM];  //记录线程待处理的客户端个数
list *io_threads_list[IO_THREADS_MAX_NUM];  //记录线程对应处理的客户端

然后,在对这些数组进行初始化的同时,initThreadedIO 函数还会根据 IO 线程数量,调用 pthread_create 函数创建相应数量的线程。我在上节课给你介绍过,pthread_create 函数的参数包括创建线程要运行的函数和函数参数(*tidp、*attr、*start_routine、*arg)。

所以,对于 initThreadedIO 函数来说,它创建的线程要运行的函数是 IOThreadMain,参数是当前创建线程的编号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个编号是从 1 开始的,编号为 0 的线程其实是运行 Redis server 主流程的主 IO 线程。

以下代码就展示了 initThreadedIO 函数对数组的初始化,以及创建 IO 线程的过程,你可以看下。

for (int i = 0; i < server.io_threads_num; i++) {
 
        io_threads_list[i] = listCreate();
        if (i == 0) continue; //编号为0的线程是主IO线程
 
        pthread_t tid;
        pthread_mutex_init(&io_threads_mutex[i],NULL);  //初始化io_threads_mutex数组
        io_threads_pending[i] = 0;   //初始化io_threads_pending数组
        pthread_mutex_lock(&io_threads_mutex[i]);
        //调用pthread_create函数创建IO线程,线程运行函数为IOThreadMain
        if (pthread_create(&tid,NULL,IOThreadMain,(void*)(long)i) != 0) {
            … //出错处理
        }
        io_threads[i] = tid;  //初始化io_threads数组,设置值为线程标识
    }

好了,现在我们再来看下,刚才介绍的 IO 线程启动后要运行的函数 IOThreadMain。了解这个函数,可以帮助我们掌握 IO 线程实际做的工作。

IO 线程的运行函数 IOThreadMain

IOThreadMain 函数也是在 networking.c 文件中定义的,它的主要执行逻辑是一个 while(1) 循环。在这个循环中,IOThreadMain 函数会把 io_threads_list 数组中,每个 IO 线程对应的列表读取出来。

就像我在前面给你介绍的一样,io_threads_list 数组中会针对每个 IO 线程,使用一个列表记录该线程要处理的客户端。所以,IOThreadMain 函数就会从每个 IO 线程对应的列表中,进一步取出要处理的客户端,然后判断线程要执行的操作标记。这个操作标记是用变量 io_threads_op 表示的,它有两种取值。

  • io_threads_op 的值为宏定义 IO_THREADS_OP_WRITE:这表明该 IO 线程要做的是写操作,线程会调用 writeToClient 函数将数据写回客户端。
  • io_threads_op 的值为宏定义 IO_THREADS_OP_READ:这表明该 IO 线程要做的是读操作,线程会调用 readQueryFromClient 函数从客户端读取数据。

这部分的代码逻辑你可以看看下面的代码。

void *IOThreadMain(void *myid) {
…
while(1) {
   listIter li;
   listNode *ln;
   //获取IO线程要处理的客户端列表
   listRewind(io_threads_list[id],&li);
   while((ln = listNext(&li))) {
      client *c = listNodeValue(ln); //从客户端列表中获取一个客户端
      if (io_threads_op == IO_THREADS_OP_WRITE) {
         writeToClient(c,0);  //如果线程操作是写操作,则调用writeToClient将数据写回客户端
       } else if (io_threads_op == IO_THREADS_OP_READ) {
          readQueryFromClient(c->conn); //如果线程操作是读操作,则调用readQueryFromClient从客户端读取数据
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serverPanic("io_threads_op value is unknown");
       }
   }
   listEmpty(io_threads_list[id]); //处理完所有客户端后,清空该线程的客户端列表
   io_threads_pending[id] = 0; //将该线程的待处理任务数量设置为0
 
   }
}

我也画了下面这张图,展示了 IOThreadMain 函数的基本流程,你可以看下。

好了,到这里你应该就了解了,每一个 IO 线程运行时,都会不断检查是否有等待它处理的客户端。如果有,就根据操作类型,从客户端读取数据或是将数据写回客户端。你可以看到,这些操作都是 Redis 要和客户端完成的 IO 操作,所以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这些线程称为 IO 线程的原因。

那么,你看到这里,可能也会产生一些疑问,IO 线程要处理的客户端是如何添加到 io_threads_list 数组中的呢?

这就要说到 Redis server 对应的全局变量 server 了。server 变量中有两个 List 类型的成员变量:clients_pending_write 和 clients_pending_read,它们分别记录了待写回数据的客户端和待读取数据的客户端,如下所示:

struct redisServer {
...
list *clients_pending_write;  //待写回数据的客户端
list *clients_pending_read;  //待读取数据的客户端
...
}

你要知道,Redis server 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和给客户端返回数据的过程中,会根据一定条件,推迟客户端的读写操作,并分别把待读写的客户端保存到这两个列表中。然后,Redis server 在每次进入事件循环前,会再把列表中的客户端添加到 io_threads_list 数组中,交给 IO 线程进行处理。

所以接下来,我们就先来看下,Redis 是如何推迟客户端的读写操作,并把这些客户端添加到 clients_pending_write 和 clients_pending_read 这两个列表中的。

如何推迟客户端读操作?

Redis server 在和一个客户端建立连接后,就会开始监听这个客户端上的可读事件,而处理可读事件的回调函数是 readQueryFromClient。我在【第 11 讲】中给你介绍了这个过程,你可以再去回顾下。

那么这里,我们再来看下 Redis 6.0 版本中的 readQueryFromClient 函数。这个函数一开始会先从传入参数 conn 中获取客户端 c,紧接着就调用 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,来判断是否推迟从客户端读取数据。这部分的执行逻辑如下所示:

void readQueryFromClient(connection *conn) {
    client *c = connGetPrivateData(conn);  //从连接数据结构中获取客户
    ...
    if (postponeClientRead(c)) return;  //判断是否推迟从客户端读取数据
    ...
}

现在,我们就来看下 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的执行逻辑。这个函数会根据四个条件判断能否推迟从客户端读取数据。

条件一:全局变量 server 的 io_threads_active 值为 1

这表示多 IO 线程已经激活。我刚才说过,这个变量值在 initThreadedIO 函数中是会被初始化为 0 的,也就是说,多 IO 线程初始化后,默认还没有激活(我一会儿还会给你介绍这个变量值何时被设置为 1)。

条件二:全局变量 server 的 io_threads_do_read 值为 1

这表示多 IO 线程可以用于处理延后执行的客户端读操作。这个变量值是在 Redis 配置文件 redis.conf 中,通过配置项 io-threads-do-reads 设置的,默认值为 no,也就是说,多 IO 线程机制默认并不会用于客户端读操作。所以,如果你想用多 IO 线程处理客户端读操作,就需要把 io-threads-do-reads 配置项设为 yes。

条件三:ProcessingEventsWhileBlocked 变量值为 0

这表示 processEventsWhileBlokced 函数没有在执行。ProcessingEventsWhileBlocked 是一个全局变量,它会在 processEventsWhileBlokced 函数执行时被设置为 1,在 processEventsWhileBlokced 函数执行完成时被设置为 0。

而 processEventsWhileBlokced 函数是在networking.c文件中实现的。当 Redis 在读取 RDB 文件或是 AOF 文件时,这个函数会被调用,用来处理事件驱动框架捕获到的事件。这样就避免了因读取 RDB 或 AOF 文件造成 Redis 阻塞,而无法及时处理事件的情况。所以,当 processEventsWhileBlokced 函数执行处理客户端可读事件时,这些客户端读操作是不会被推迟执行的。

条件四:客户端现有标识不能有 CLIENT_MASTER、CLIENT_SLAVE 和 CLIENT_PENDING_READ

其中,CLIENT_MASTER 和 CLIENT_SLAVE 标识分别表示客户端是用于主从复制的客户端,也就是说,这些客户端不会推迟读操作。CLIENT_PENDING_READ 本身就表示一个客户端已经被设置为推迟读操作了,所以,对于已带有 CLIENT_PENDING_READ 标识的客户端,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就不会再推迟它的读操作了。

总之,只有前面这四个条件都满足了,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才会推迟当前客户端的读操作。具体来说,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会给该客户端设置 CLIENT_PENDING_REA 标识,并调用 listAddNodeHead 函数,把这个客户端添加到全局变量 server 的 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中。

我把 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的代码放在这里,你可以看下。

int postponeClientRead(client *c) {
    //判断IO线程是否激活,
    if (server.io_threads_active && server.io_threads_do_reads &&      
         !ProcessingEventsWhileBlocked &&
        !(c->flags & (CLIENT_MASTER|CLIENT_SLAVE|CLIENT_PENDING_READ)))
    {
        c->flags |= CLIENT_PENDING_READ; //给客户端的flag添加CLIENT_PENDING_READ标记,表示推迟该客户端的读操作
        listAddNodeHead(server.clients_pending_read,c); //将客户端添加到clients_pending_read列表中
        return 1;
    } else {
        return 0;
    }
}

好,现在你已经知道,Redis 是在客户端读事件回调函数 readQueryFromClient 中,通过调用 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来判断和推迟客户端读操作。下面,我再带你来看下 Redis 是如何推迟客户端写操作的。

如何推迟客户端写操作?

Redis 在执行了客户端命令,要给客户端返回结果时,会调用 addReply 函数将待返回结果写入客户端输出缓冲区。

而在 addReply 函数的一开始,该函数会调用 prepareClientToWrite 函数,来判断是否推迟执行客户端写操作。下面代码展示了 addReply 函数对 prepareClientToWrite 函数的调用,你可以看下。

void addReply(client *c, robj *obj) {
    if (prepareClientToWrite(c) != C_OK) return;
    ...
}

所以这里,我们继续来看下 prepareClientToWrite 函数。这个函数会根据客户端设置的标识进行一系列的判断。其中,该函数会调用 clientHasPendingReplies 函数,判断当前客户端是否还有留存在输出缓冲区中的数据等待写回。

如果没有的话,那么,prepareClientToWrite 就会调用 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 函数,再进一步判断能否推迟该客户端写操作。下面的代码展示了这一调用过程,你可以看下。

int prepareClientToWrite(client *c) {
   ...
   //如果当前客户端没有待写回数据,调用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函数
   if (!clientHasPendingReplies(c)) 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(c);
   return C_OK;
}

那么这样一来,我们其实就知道了,能否推迟客户端写操作,最终是由 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 函数来决定的,这个函数会判断两个条件。

  • 条件一:客户端没有设置过 CLIENT_PENDING_WRITE 标识,即没有被推迟过执行写操作。
  • 条件二:客户端所在实例没有进行主从复制,或者客户端所在实例是主从复制中的从节点,但全量复制的 RDB 文件已经传输完成,客户端可以接收请求。

一旦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,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 函数就会把客户端标识设置为 CLIENT_PENDING_WRITE,表示推迟该客户端的写操作。同时,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 函数会把这个客户端添加到全局变量 server 的待写回客户端列表中,也就是 clients_pending_write 列表中。

void clientInstallWriteHandler(client *c) {
    //如果客户端没有设置过CLIENT_PENDING_WRITE标识,并且客户端没有在进行主从复制,或者客户端是主从复制中的从节点,已经能接收请求
    if (!(c->flags & CLIENT_PENDING_WRITE) &&
        (c->replstate == REPL_STATE_NONE ||
         (c->replstate == SLAVE_STATE_ONLINE && !c->repl_put_online_on_ack)))
    {
        //将客户端的标识设置为待写回,即CLIENT_PENDING_WRITE
        c->flags |= CLIENT_PENDING_WRITE;
        listAddNodeHead(server.clients_pending_write,c);  //将可获得加入clients_pending_write列表
    }
}

为了便于你更好地理解,我画了一张图,展示了 Redis 推迟客户端写操作的函数调用关系,你可以再回顾下。

不过,当 Redis 使用 clients_pending_read 和 clients_pending_write 两个列表,保存了推迟执行的客户端后,这些客户端又是如何分配给多 IO 线程执行的呢?这就和下面两个函数相关了。

  •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:该函数主要负责将 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中的客户端分配给 IO 线程进行处理。
  •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:该函数主要负责将 clients_pending_write 列表中的客户端分配给 IO 线程进行处理。

所以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下这两个函数的具体操作。

如何把待读客户端分配给 IO 线程执行?

首先,我们来了解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。这个函数是在 beforeSleep 函数中调用的。

在 Redis 6.0 版本的代码中,事件驱动框架同样是调用 aeMain 函数来执行事件循环流程,该循环流程会调用 aeProcessEvents 函数处理各种事件。而在 aeProcessEvents 函数实际调用 aeApiPoll 函数捕获 IO 事件之前,beforeSleep 函数会被调用。

这个过程如下图所示,你可以看下。

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的主要执行逻辑可以分成四步。

第一步,该函数会先根据全局变量 server 的 io_threads_active 成员变量,判定 IO 线程是否激活,并且根据 server 的 io_threads_do_reads 成员变量,判定用户是否设置了 Redis 可以用 IO 线程处理待读客户端。只有在 IO 线程激活,并且 IO 线程可以用于处理待读客户端时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才会继续执行,否则该函数就直接结束返回了。这一步的判断逻辑如以下代码所示:

if (!server.io_threads_active || !server.io_threads_do_reads) 
return 0;

第二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会获取 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的长度,这代表了要处理的待读客户端个数。然后,该函数会从 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中逐一取出待处理的客户端,并用客户端在列表中的序号,对 IO 线程数量进行取模运算。

这样一来,我们就可以根据取模得到的余数,把该客户端分配给对应的 IO 线程进行处理。紧接着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会调用 listAddNodeTail 函数,把分配好的客户端添加到 io_threads_list 列表的相应元素中。我刚才给你介绍过,io_threads_list 数组的每个元素是一个列表,对应保存了每个 IO 线程要处理的客户端。

为了便于你理解,我来给你举个例子。

假设 IO 线程数量设置为 3,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中一共有 5 个待读客户端,它们在列表中的序号分别是 0,1,2,3 和 4。在这一步中,0 号到 4 号客户端对线程数量 3 取模的结果分别是 0,1,2,0,1,这也对应了即将处理这些客户端的 IO 线程编号。这也就是说,0 号客户端由 0 号线程处理,1 号客户端有 1 号线程处理,以此类推。你可以看到,这个分配方式其实就是把待处理客户端,以轮询方式逐一分配给各个 IO 线程。

我画了下面这张图,展示了这个分配结果,你可以再看下。

以下代码展示的就是以轮询方式将客户端分配给 IO 线程的执行逻辑:

int processed = listLength(server.clients_pending_read);
listRewind(server.clients_pending_read,&li);
int item_id = 0;
while((ln = listNext(&li))) {
        client *c = listNodeValue(ln);
        int target_id = item_id % server.io_threads_num;
        listAddNodeTail(io_threads_list[target_id],c);
        item_id++;
 }

这样,当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完成客户端的 IO 线程分配之后,它会将 IO 线程的操作标识设置为读操作,也就是 IO_THREADS_OP_READ。然后,它会遍历 io_threads_list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列表长度,等待每个线程处理的客户端数量,赋值给 io_threads_pending 数组。这一过程如下所示:

 io_threads_op = IO_THREADS_OP_READ;
 for (int j = 1; j < server.io_threads_num; j++) {
        int count = listLength(io_threads_list[j]);
        io_threads_pending[j] = count;
 }

第三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会将 io_threads_list 数组 0 号列表(也就是 io_threads_list[0]元素)中的待读客户端逐一取出来,并调用 readQueryFromClient 函数进行处理。

其实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本身就是由 IO 主线程执行的,而 io_threads_list 数组对应的 0 号线程正是 IO 主线程,所以,这里就是让主 IO 线程来处理它的待读客户端。

  listRewind(io_threads_list[0],&li);  //获取0号列表中的所有客户端
    while((ln = listNext(&li))) {
        client *c = listNodeValue(ln);
        readQueryFromClient(c->conn);
    }
    listEmpty(io_threads_list[0]); //处理完后,清空0号列表

紧接着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会执行一个 while(1) 循环,等待所有 IO 线程完成待读客户端的处理,如下所示:

 while(1) {
        unsigned long pending = 0;
        for (int j = 1; j < server.io_threads_num; j++)
            pending += io_threads_pending[j];
        if (pending == 0) break;
    }

第四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会再次遍历一遍 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,依次取出其中的客户端。紧接着,它会判断客户端的标识中是否有 CLIENT_PENDING_COMMAND。如果有 CLIENT_PENDING_COMMAND 标识,表明该客户端中的命令已经被某一个 IO 线程解析过,已经可以被执行了。

此时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会调用 processCommandAndResetClient 函数执行命令。最后,它会直接调用 processInputBuffer 函数解析客户端中所有命令并执行。

这部分的代码逻辑如下所示,你可以看下。

while(listLength(server.clients_pending_read)) {
        ln = listFirst(server.clients_pending_read);
        client *c = listNodeValue(ln);
        ...
        //如果命令已经解析过,则执行该命令
        if (c->flags & CLIENT_PENDING_COMMAND) {
            c->flags &= ~CLIENT_PENDING_COMMAND;
            if (processCommandAndResetClient(c) == C_ERR) {      
    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//解析并执行所有命令
        processInputBuffer(c);
}

好了,到这里,你就了解了 clients_pending_read 列表中的待读客户端,是如何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来分配给 IO 线程进行处理的。下图展示了这个主要过程,你可以再回顾下。

那么,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下待写客户端的分配和处理。

如何把待写客户端分配给 IO 线程执行?

和待读客户端的分配处理类似,待写客户端分配处理是由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来完成的。该函数也是在 beforeSleep 函数中被调用的。

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的主要流程同样也可以分成 4 步,其中,第 2、3 和 4 步的执行逻辑,和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类似。

简单来说,在第 2 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会把待写客户端,按照轮询方式分配给 IO 线程,添加到 io_threads_list 数组各元素中。

然后,在第 3 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会让主 IO 线程处理其待写客户端,并执行 while(1) 循环等待所有 IO 线程完成处理。

在第 4 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会再次检查 clients_pending_write 列表中,是否还有待写的客户端。如果有的话,并且这些客户端还有留存在缓冲区中的数据,那么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就会调用 connSetWriteHandler 函数注册可写事件,而这个可写事件对应的回调函数是 sendReplyToClient 函数

等到事件循环流程再次执行时,刚才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注册的可写事件就会被处理,紧接着 sendReplyToClient 函数会执行,它会直接调用 writeToClient 函数,把客户端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回。

这里,你需要注意的是,connSetWriteHandler 函数最终会映射为 connSocketSetWriteHandler 函数,而 connSocketSetWriteHandler 函数是在connection.c文件中实现的。connSocketSetWriteHandler 函数会调用 aeCreateFileEvent 函数创建 AE_WRITABLE 事件,这就是刚才介绍的可写事件的注册(关于 aeCreateFileEvent 函数的使用,你也可以再回顾下第 11 讲)。

不过,和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不同的是在第 1 步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,会判断 IO 线程数量是否为 1,或者待写客户端数量是否小于 IO 线程数量的 2 倍。

如果这两个条件中有一个条件成立,那么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就不会用多线程来处理客户端了,而是会调用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 函数由主 IO 线程直接处理待写客户端。这样做的目的,主要是为了在待写客户端数量不多时,避免采用多线程,从而节省 CPU 开销

这一步的条件判断逻辑如下所示。其中,stopThreadedIOIfNeeded 函数主要是用来判断待写客户端数量,是否不足为 IO 线程数量的 2 倍。

if (server.io_threads_num == 1 || stopThreadedIOIfNeeded()) {
        return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();
}

另外,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在第 1 步中,还会判断 IO 线程是否已激活。如果没有激活,它就会调用 startThreadedIO 函数,把全局变量 server 的 io_threads_active 成员变量值设置为 1,表示 IO 线程已激活。这步判断操作如下所示:

if (!server.io_threads_active) startThreadedIO();

总之你要知道的就是,Redis 是通过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,把待写客户端按轮询方式分配给各个 IO 线程,并由它们来负责写回数据的。

小结

今天这节课,我给你介绍了 Redis 6.0 中新设计实现的多 IO 线程机制。这个机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用多个 IO 线程,来并发处理客户端读取数据、解析命令和写回数据。使用了多线程后,Redis 就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的多核特性,从而提高 IO 效率

总结来说,Redis 6.0 先是在初始化过程中,根据用户设置的 IO 线程数量,创建对应数量的 IO 线程。

当 Redis server 初始化完成后正常运行时,它会在 readQueryFromClient 函数中通过调用 postponeClientRead 函数来决定是否推迟客户端读操作。同时,Redis server 会在 addReply 函数中通过调用 prepareClientToWrite 函数,来决定是否推迟客户端写操作。而待读写的客户端会被分别加入到 clients_pending_read 和 clients_pending_write 两个列表中。

这样,每当 Redis server 要进入事件循环流程前,都会在 beforeSleep 函数中分别调用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函数和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函数,将待读写客户端以轮询方式分配给 IO 线程,加入到 IO 线程的待处理客户端列表 io_threads_list 中。

而 IO 线程一旦运行后,本身会一直检测 io_threads_list 中的客户端,如果有待读写客户端,IO 线程就会调用 readQueryFromClient 或 writeToClient 函数来进行处理。

最后,我也想再提醒你一下,多 IO 线程本身并不会执行命令,它们只是利用多核并行地读取数据和解析命令,或是将 server 数据写回(下节课我还会结合分布式锁的原子性保证,来给你介绍这一部分的源码实现。)。所以,Redis 执行命令的线程还是主 IO 线程。这一点对于你理解多 IO 线程机制很重要,可以避免你误解 Redis 有多线程同时执行命令。

这样一来,我们原来针对 Redis 单个主 IO 线程做的优化仍然有效,比如避免 bigkey、避免阻塞操作等。

每课一问

Redis 多 IO 线程机制使用 startThreadedIO 函数和 stopThreadedIO 函数,来设置 IO 线程激活标识 io_threads_active 为 1 和为 0。此处,这两个函数还会对线程互斥锁数组进行解锁和加锁操作,如下所示。你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函数要执行解锁和加锁操作么?

void startThreadedIO(void) {
    ...
    for (int j = 1; j < server.io_threads_num; j++)
        pthread_mutex_unlock(&io_threads_mutex[j]);  //给互斥锁数组中每个线程对应的互斥锁做解锁操作
    server.io_threads_active = 1;
}

void stopThreadedIO(void) {
    ...
    for (int j = 1; j < server.io_threads_num; j++)
        pthread_mutex_lock(&io_threads_mutex[j]);  //给互斥锁数组中每个线程对应的互斥锁做加锁操作
    server.io_threads_active = 0;
}

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和思考过程,如果觉得有收获,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