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郭大治。
通过上节课的内容我们知道,作为一个创新的组织形态,DAO的效率优势主要源于代码自治。我们想要设立一个DAO,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行动目标,这个目标可以是商业盈利性质的,也可以完全是非盈利性质的;既可以是一个长期的经营目标,也可以是一个短期的行动方案。
而且DAO的适用场景也非常广泛,可以是从零起步,也可以是项目运营达到一定阶段之后,从中心化的方式向DAO的形式转换。当然,考虑到“代码自治”的前提是场景的线上化,业务模式比较简单的场景,比如投资等就更适合以DAO的形式设立。
那么,今天这节课,我们会继续来探讨DAO的真相,一起来看看商业模式、代币机制以及链下共识对于DAO的重要性。
上节课我们说过,DAO的核心诉求是功能设定。而设定功能的实现,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商业环境和资源情况,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,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的设定也需要服从于商业模式的具体内容。
在前面第6讲里,我给你介绍了一款Play to Earn属性的现象级链游——Axie Infinity,以及由此催生出的一个新的业态,链游公会。而下面我要讲的 Yield Game Guild(YGG),正是链游公会领域的开创者,而且它的诞生也直接源于Axie Infinity。
Axie Infinity 的玩法我们已经大概了解过,我们知道玩家想要参与游戏的话,需要先拥有三只小精灵,然后才能获得参与战斗、获得代币奖励的机会。YGG通过推出“奖学金计划”,出借精灵给玩家,使得玩家仅需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即可获得游戏代币的奖励,实现“零成本”参与游戏。
然后,玩家和YGG会一起抽取分成,按照7:2:1(玩家 : YGG : 链游公会辅导员)的比例分配玩家获得的奖励,这就是YGG的核心商业模式,它在Axie Infinity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从数据上看,曾通过YGG“奖学金计划”参与游戏的用户仅在菲律宾一国内,就达到了上百万之多。
YGG正是通过DAO的形式,实现了上述的商业模式,还启动“Guide Advancement Program(公会进阶计划)”,对社区用户持续进行激励。
所谓“公会进阶计划”的主要内容,就是提出各种有利于社区扩展的任务目标,凡是完成任务的社区成员,就可以获得YGG代币奖励。比如,进阶计划第一季的任务清单就包括:
由此我们可以发现,YGG的社区激励实际上变成了生态发展计划,虽然YGG DAO在社区的去中心化治理方面比较欠缺,但对于扩展生态来说,这些动作都是有益而且也是必要的。这一点,也算是去中心化色彩较为薄弱的DAO的共性吧。
YGG DAO开启了链游公会这一赛道,目前这一赛道上还有 Merit Circle DAO(MC )、GuildFi DAO 等链游公会,各个链游公会的业务模式其实都比较相近。
其中,MC主打Flow生态项目,虽然Flow公链NFT项目的热度比较高,但尚未诞生流量较大的链游,所以,MC也兼顾其他公链的项目;GuildFi DAO在开展NFT租赁业务的同时,也主推一个跨游戏平台通用的个人身份,如果这一方案被市场接受,也有望降低游戏门槛,同时为游戏玩家带来使用上的便捷。
不过,由于链游公会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链游的经济模型(即游戏资产的租赁,游戏攻略、培训、拉新和账户管理等内容),所以,链游市场的发展节奏,也会对链游公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。比如自2021年Axie Infinity开创了链游赛道之后,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,链游市场并没有诞生第二款流量规模能够达到Axie的项目。
所以,不管链游公会有多少家,它们都只能针对Axie的小精灵开展资产租赁业务,链游公会的发展当然会受到影响。
此外,虽然链游公会的生长严重依赖于链游,但链游对于链游公会的态度却是“又爱又恨”,甚至有的链游明确表示,不支持链游公会开展NFT资产租赁业务。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项目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 STEPN,一款以“Walking to Earn”为主要特点的健身游戏。
因为在STEPN看来,任何链游“X to Earn”的经济模型都有一个衰退周期,对于链游项目本身来说,如何延长项目生命周期是关系到项目存亡的大事,而资产租赁业务的存在,会严重缩短项目生命周期。所以说,如何开创新的业务模式,是摆在众多链游公会面前的一件主要任务。
现在我们知道,代币激励是DAO治理中的重要内容,但代币激励在DAO运营中应该如何定位呢?它具体发挥什么作用?对于DAO而言,又要如何设定代币激励制度?这些问题,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探讨。
下面,我们就通过几个典型例子,来看看代币激励制度的设计是如何影响DAO的治理吧。
2022年1月,以推动“去中心化应用”发展为宗旨的 Cult.DAO,通过在Unicrypt预售的形式走进了公众视野,并且基于代币激励制度的设计,它发展成为了一个运营稳定的投资DAO。
Cult.DAO在一开始其实就设计了完整的代币方案,大体意思就是一半的代币CULT用于预售,而预售所得的ETH和剩余的一半CULT组成LP(即提供流动性做市商的凭证),用于提供流动性。对于投资业务而言,其主要业务内容无外乎筹资、决策、投资和变现,对于Cult.DAO来说也是如此。
好了,现在我们知道,Cult.DAO预售的主要资金已经用于添加流动性或长期锁定,那么它投资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呢?
Cult.DAO的方案是,CULT-ETH LP获得手续费的一半会自动进入“财库”,而且,每当“财库”的资金总量价值达到15.5个ETH的时候,就会通过投票资助一个项目,但被资助项目只能获得与13个ETH等值的CULT,而剩余的价值2.5个ETH的CULT会被销毁。
这样的设计,一方面是治理代币CULT具有直接的销毁机制,比较容易产生通缩效应。另一方面,被资助的项目只能获得价值13个ETH的CULT,这个金额对于一个初创项目来说,并不会在经济上产生太大的帮助,但在扩大项目影响、获得种子用户这方面,会有直接的帮助。
此外,这样的设计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效果,就是如果项目方希望获得资助,那项目方就会有大量买进CULT,并通过质押进入前50名来提名自己项目的冲动,而这种行为在事实上,其实就扩大了CULT的需求,从而也能让所有CULT用户获益。
代币激励机制也在 Bankless DAO 的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Bankless DAO发行了自己社区的治理代币BANK,主要用途在于明确社区成员和社区发展进行长期绑定的身份。我们在Bankless DAO参与各种公会虽然没有任何门槛,但如果想要参与社区投票,是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BANK的,这一点也是充分体现了“社区利益导向治理”的精神。
另外,BnaklessDAO虽然发行了自己的治理代币,但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募资,在BANK的分配方案中,30%是分配给了初始给社区做出贡献的成员,70%则全部分配给了国库(其中的30%是一次性分配给国库,而剩余的40%是在3年时间内线性释放给国库)。
所以,BANK的持有人中,既没有专业的投资机构,也没有所谓的团队成员,BANK代币也没有和哪个交易所合作,将持币人群扩大到二级市场,BANK只在少数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可以交易,交易量不高而且价格也比较稳定。也许相对于价格的暴涨暴跌,正是这些特征才能让BANK更好地发挥社区激励的作用。
我们从以上案例中,其实就可以发现,代币机制确实对于DAO的治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。作为投资DAO,Cult.DAO从筹资到投向确定中,都离不开治理代币CULT;Bankless DAO既没有募资也没有预留,而且还刻意弱化了治理代币的金融属性,但代币激励在协调社区成员行为中,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所以,对于DAO来说,代币激励制度是必要的,但却没有固定模式,也许对于DAO而言,只有适应商业模式的代币激励机制,才是最适合的。
在上节课,我在讲DAO的功能时,提到了一个小例子,即通过法律的手段,让维基百科的创始人阿桑奇(Assange)重获自由,这个DAO就是 AssangeDAO。
AssangeDAO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个由5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,负责维护社区运营。2021年12月,AssangeDAO发起社区募捐,募资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支付法律诉讼的相关费用,以帮助阿桑奇重获自由,募资共收到了12119.6ETH。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没有和社区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,运营委员会在第一次募集之后的第二天,就发起了第二次募集,而且依然筹集到了3950个ETH。
这种行为直接引起社区的强烈不满,但管理团队不仅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,反而是“强势”地将提出异议者踢出社区,最后也没有针对开展第二次募集的原因进行说明,只是申明“不再进行下一轮的募集”。
但事实上,下一轮的募集还是上线了,只不过是通过一个更隐蔽的方式开展。参与项目管理的成员之一Pak,在AssangeDAO两次募集之后,发起了一起相关主题的NFT Mint活动,虽然标明是免费Mint,但发起Mint合约时默认支付0.1ETH的手续费。
更超出用户想象的是,其实默认的手续费可以手动修改为0,但大多数用户往往都习惯于按照默认值进行操作。结果,这番操作又为项目筹到了670个ETH。委员会对于募集资金的坚持真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。
当然,这还不算完,在接下来的几天后,同样还是那个推出NFT Mint活动的Pak,又发起了一次NFT拍卖活动,本来竞拍价格达到5000ETH之后,已经没有人再提出新的报价,但“运营委员会”一次性将筹集得到的15950个ETH全部进行报价,最终当然竞拍成功。
这种“一意孤行”的操作方式当即在社区引起了强烈反响,于是一份要求Pak退还拍卖所得ETH的提案被发起,并获得了社区88%的投票支持,但提案并没有被运营团队执行。
可以说,AssangeDAO为DAO的运营开启了一次非常危险的先例,仅靠社区成员的热情和主动性达成的“软共识”,可以成为社区建立的根基,但即使将“软共识”和社区投票形成的“硬共识”加在一起,也无法为DAO的运营提供最必要的保证。看来更硬核的规则,还是需要通过现实世界的法律来提供了。
所以说,尽管DAO肩负着在“公司制”之外创造一种全新组织形态的使命,凭借“Code is the law”在社区协调和治理方面表现出的比较优势,使得我们对于DAO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,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,DAO的发展壮大还不得不需要在Code之外,寻找另外一个维度的支撑,使其能和现实世界的诸多规则进行融合。
因为,“代码自治”的效力只能体现在虚拟世界,如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,我们关于探索Web 3.0和数字经济的意义,也将大打折扣。只有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能够通过某种机制实现连接,那么,虚拟世界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,才可以和现实世界进行结合,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。
事实上,我们对于人类数字化生存的终局都缺乏明确的判断,但现阶段,DAO的发展一定需要找到一种将DAO的治理效果,传递到现实世界的有效机制,显然,法律就是一种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现实存在。
在这两节关于DAO的七个真相的探讨中,我们深入了解了DAO的概念及其效率优势的主要来源,也知道了DAO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,所具有的高度灵活的适应性,以及组织目标和业务模式在支撑DAO发挥其组织效能时的基础性作用。
这节课里,我们强调代币激励机制是DAO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的重要手段,但只有在代币机制能够很好地和场景进行结合的时候,它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。另外,“代码自治”体现了DAO的效率优势,但我们也要清楚,“代码自治”的有效范围只局限在链上,链上的“代码自治”加上链下的“合规框架”才能支撑起DAO的可持续运营。
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看,DAO的发展趋势强调两点:一是通过各种能够与场景结合的通用型工具的开发,来拓展“代码自治”的有效范围,让“代码自治”不再成为设立DAO的制约和短板;二是还要强调DAO关于主体合规和行为模式的制度建设,只有把现实世界的规则和虚拟场景的需求相互结合起来,才会对DAO的运营形成更加现实的支撑。
关于DAO的创业方向,你能想到哪些?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,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。
© 2019 - 2023 Liangliang Lee. Powered by gin and hexo-theme-boo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