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上一课时,我们了解到 Java 虚拟机栈,其实是一个双层的栈,如下图所示,第一层就是针对 method 的栈帧,第二层是针对字节码指令的操作数栈。
Java 虚拟机栈图
栈帧的创建是需要耗费资源的,尤其是对于 Java 中常见的 getter、setter 方法来说,这些代码通常只有一行,每次都创建栈帧的话就太浪费了。
另外,Java 虚拟机栈对代码的执行,采用的是字节码解释的方式,考虑到下面这段代码,变量 a 声明之后,就再也不被使用,要是按照字节码指令解释执行的话,就要做很多无用功。
public class A{
int attr = 0;
public void test(){
int a = attr;
System.out.println("ok");
}
}
下面是这段代码的字节码指令,我们能够看到 aload_0,getfield ,istore_1 这三个无用的字节码指令操作。
public void test();
descriptor: ()V
flags: ACC_PUBLIC
Code:
stack=2, locals=2, args_size=1
0: aload_0
1: getfield #2 // Field attr:I
4: istore_1
5: getstatic #3 // Field java/lang/System.out:Ljava/io/PrintStream;
8: ldc #4 // String ok
10: invokevirtual #5 // Method java/io/PrintStream.println:(Ljava/lang/String;)V
13: return
LineNumberTable:
line 4: 0
line 5: 5
line 6: 13
另外,我们了解到垃圾回收器回收的目标区域主要是堆,堆上创建的对象越多,GC 的压力就越大。要是能把一些变量,直接在栈上分配,那 GC 的压力就会小一些。
其实,我们说的这几个优化的可能性,JVM 已经通过 JIT 编译器(Just In Time Compiler)去做了,JIT 最主要的目标是把解释执行变成编译执行。
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,在运行时,虚拟机将会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,并进行各种层次的优化,这就是 JIT 编译器的功能。
如上图,JVM 会将调用次数很高,或者在 for 循环里频繁被使用的代码,编译成机器码,然后缓存在 CodeCache 区域里,下次调用相同方法的时候,就可以直接使用。
那 JIT 编译都有哪些手段呢?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。
在 “05 | 工具实践:基准测试 JMH,精确测量方法性能” 提到 JMH 的时候,我们就了解到 CompilerControl 注解可以控制 JIT 编译器的一些行为。
其中,有一个模式叫作inline,就是内联的意思,它会把一些短小的方法体,直接纳入目标方法的作用范围之内,就像是直接在代码块中追加代码。这样,就少了一次方法调用,执行速度就能够得到提升,这就是方法内联的概念。
可以使用 -XX:-Inline 参数来禁用方法内联,如果想要更细粒度的控制,可以使用 CompileCommand 参数,例如:
-XX:CompileCommand=exclude,java/lang/String.indexOf
JMH 就是使用这个参数来实现的自定义编译特性。 在 JDK 的源码里,也有很多被 @ForceInline注解的方法,这些方法,会在执行的时候被强制进行内联;而被@DontInline注解的方法,则始终不会被内联。
我们从 “05 | 工具实践:基准测试 JMH,精确测量方法性能” 获取第 16 个代码示例,来看一下 JIT 这些优化的效果,主要代码块如下:
public void target_blank() {
// this method was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
}
@CompilerControl(CompilerControl.Mode.DONT_INLINE)
public void target_dontInline() {
// this method was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
}
@CompilerControl(CompilerControl.Mode.INLINE)
public void target_inline() {
// this method was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
}
@CompilerControl(CompilerControl.Mode.EXCLUDE)
public void target_exclude() {
// this method was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
}
执行结果如下,可以看到不使用 JIT 编译和使用了 JIT 编译的性能差距达到了 100 多倍,使用了内联比不使用内联,速度快了 5 倍。
Benchmark Mode Cnt Score Error Units
JMHSample_16_CompilerControl.baseline avgt 3 0.485 ± 1.492 ns/op
JMHSample_16_CompilerControl.blank avgt 3 0.483 ± 1.518 ns/op
JMHSample_16_CompilerControl.dontinline avgt 3 1.934 ± 3.112 ns/op
JMHSample_16_CompilerControl.exclude avgt 3 57.603 ± 4.435 ns/op
JMHSample_16_CompilerControl.inline avgt 3 0.483 ± 1.520 ns/op
JIT 编译之后的二进制代码,是放在 Code Cache 区域里的。这个区域的大小是固定的,而且一旦启动无法扩容。如果 Code Cache 满了,JVM 并不会报错,但会停止编译。所以编译执行就会退化为解释执行,性能就会降低。不仅如此,JIT 编译器会一直尝试去优化你的代码,造成 CPU 占用上升。
通过参数 -XX:ReservedCodeCacheSize 可以指定 Code Cache 区域的大小,如果你通过监控发现空间达到了上限,就要适当的增加它的大小。
HotSpot 虚拟机包含多个即时编译器,有 C1,C2 和 Graal,JDK8 以后采用的是分层编译的模式。使用 jstack 命令获得的线程信息,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
"C2 CompilerThread0" #6 daemon prio=9 os_prio=31 cpu=830.41ms elapsed=4252.14s tid=0x00007ffaed023000 nid=0x5a03 waiting on condition [0x0000000000000000]
java.lang.Thread.State: RUNNABLE
No compile task
"C1 CompilerThread0" #8 daemon prio=9 os_prio=31 cpu=549.91ms elapsed=4252.14s tid=0x00007ffaed831800 nid=0x5c03 waiting on condition [0x0000000000000000]
java.lang.Thread.State: RUNNABLE
No compile task
使用额外线程进行即时编译,可以不用阻塞解释执行的逻辑。JIT 通常会在触发之后就在后台运行,编译完成之后就将相应的字节码替换为编译后的代码。 JIT 编译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编译方法,另一种是编译循环。
分层编译将 Java 虚拟机的执行状态分为了五个层次。
其中,Profiling 指的是运行时的程序的执行状态数据,比如循环调用的次数、方法调用的次数、分支跳转次数、类型转换次数等。比如 JDK 中的 hprof 工具,就是一种 profiler,说白了就是一些中间的统计数据。
在不启用分层编译的情况下,当方法的调用次数和循环回边的次数的总和,超过由参数 -XX:CompileThreshold 指定的阈值时,便会触发即时编译;但当启用分层编译时,这个参数将会失效,会采用一套动态调整进行调整。
下面着重讲解一下逃逸分析,这个知识点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。
我们先回顾一下上一课时留下的问题:我们常说的对象,除了基本数据类型,一定是在堆上分配的吗?
答案是否定的,通过逃逸分析,JVM 能够分析出一个新的对象的使用范围,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堆上。逃逸分析现在是 JVM 的默认行为,可以通过参数 -XX:-DoEscapeAnalysis 关掉它。
那什么样的对象算是逃逸的呢?可以看一下下面的两种典型情况。
如代码所示,对象被赋值给成员变量或者静态变量,可能被外部使用,变量就发生了逃逸。
public class EscapeAttr {
Object attr;
public void test() {
attr = new Object();
}
}
再看下面这段代码,对象通过 return 语句返回。由于程序并不能确定这个对象后续会不会被使用,外部的线程能够访问到这个结果,对象也发生了逃逸。
public class EscapeReturn {
Object attr;
public Object test() {
Object obj = new Object();
return obj;
}
}
那逃逸分析有什么好处呢? 1. 栈上分配
如果一个对象在子程序中被分配,指向该对象的指针永远不会逃逸,对象有可能会被优化为栈分配。栈分配可以快速地在栈帧上创建和销毁对象,不用再分配到堆空间,可以有效地减少 GC 的压力。
2. 分离对象或标量替换
但对象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,如何将对象保存在栈上呢?
JIT 可以将对象打散,全部替换为一个个小的局部变量,这个打散的过程,就叫作标量替换(标量就是不能被进一步分割的变量,比如 int、long 等基本类型)。也就是说,标量替换后的对象,全部变成了局部变量,可以方便地进行栈上分配,而无须改动其他的代码。
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,并不是所有的对象或者数组,都会在堆上分配。由于JIT的存在,如果发现某些对象没有逃逸出方法,那么就有可能被优化成栈分配。
3.同步消除
如果一个对象被发现只能从一个线程被访问到,那么对于这个对象的操作可以不考虑同步。
注意这是针对 synchronized 来说的,JUC 中的 Lock 并不能被消除。
要开启同步消除,需要加上 -XX:+EliminateLocks 参数。由于这个参数依赖逃逸分析,所以同时要打开 -XX:+DoEscapeAnalysis 选项。
比如下面这段代码,JIT 判断对象锁只能被一个线程访问,就可以去掉这个同步的影响。
public class SyncEliminate {
public void test() {
synchronized (new Object()) {
}
}
}
仓库中也有一个 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的 JMH 测试对比,可以看到在开启了锁消除的情况下,它们的效率相差并不大。
Benchmark Mode Cnt Score Error Units
BuilderVsBufferBenchmark.buffer thrpt 10 90085.927 ± 95174.289 ops/ms
BuilderVsBufferBenchmark.builder thrpt 10 103280.200 ± 76172.538 ops/ms
可以使用 jitwatch 工具来观测 JIT 的一些行为。
https://github.com/AdoptOpenJDK/jitwatch
在代码的启动参数里加入 LogCompilation 等参数开启记录,将生成一个 jitdemo.log 文件。
-XX:+UnlockDiagnosticVMOptions -XX:+TraceClassLoading -XX:+PrintAssembly -XX:+LogCompilation -XX:LogFile=jitdemo.log
使用 jitwatch 工具,可打开这个文件,看到详细的编译结果。
下面是一段测试代码:
public class SimpleInliningTest {
public SimpleInliningTest() {
int sum = 0;
// 1_000_000 is F4240 in hex
for (int i = 0; i < 1_000_000; i++) {
sum = this.add(sum, 99);
// 63 hex
}
System.out.println("Sum:" + sum);
}
public int add(int a, int b) {
return a + b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new SimpleInliningTest();
}
}
从执行后的结果可以看到,热点 for 循环已经使用 JIT 进行了编译,而里面应用的 add 方法,也已经被内联。
JIT 是现代 JVM 主要的优化点,能够显著地提升程序的执行效率。从解释执行到最高层次的 C2,一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也是有可能的。但即时编译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,既耗时间也费空间,所以这些优化操作会和解释执行同时进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JIT 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出现逆优化。比如一些热部署方式触发的 redefineClass,就会造成 JIT 编译结果的失效,相关的内联代码也需要重新生成。
JIT 优化并不见得每次都有用,比如下面这段代码,编译后执行,会发生死循环。但如果你在启动的时候,加上 -Djava.compiler=NONE 参数,禁用 JIT,它就能够执行下去。
public class Demo {
static final class TestThread extends Thread {
boolean stop = false;
public boolean isStop() {
return stop;
}
@Override
public void run() {
try {
Thread.sleep(100);
} catch (Exception ex) {
ex.printStackTrace();
}
stop = true;
System.out.println("END");
}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i = 0;
TestThread test = new TestThread();
test.start();
while(!test.isStop()){
System.out.println("--");
i++;
}
}
}
我们主要看了方法内联、逃逸分析等概念,了解到一些方法在被优化后,对象并不一定是在堆上分配的,它可能在被标量替换后,直接在栈上分配。这几个知识点也是在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的。
JIT 的这些优化一般都是在后台进程默默地去做了,我们不需要关注太多。Code Cache 的容量达到上限,会影响程序执行的效率,但除非你有特别多的代码,默认的 240M 一般来说,足够用了。
© 2019 - 2023 Liangliang Lee. Powered by gin and hexo-theme-book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