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课时,我们介绍了“缓冲”,这一课时我将介绍“缓冲”的孪生兄弟“缓存”。
和缓冲类似,缓存可能是软件中使用最多的优化技术了,比如:在最核心的 CPU 中,就存在着多级缓存;为了消除内存和存储之间的差异,各种类似 Redis 的缓存框架更是层出不穷。
缓存的优化效果是非常好的,它既可以让原本载入非常缓慢的页面,瞬间秒开,也能让本是压力山大的数据库,瞬间清闲下来。
缓存,本质上是为了协调两个速度差异非常大的组件,如下图所示,通过加入一个中间层,将常用的数据存放在相对高速的设备中。
在我们平常的应用开发中,根据缓存所处的物理位置,一般分为进程内缓存和进程外缓存。
本课时我们主要聚焦在进程内缓存上,在 Java 中,进程内缓存,就是我们常说的堆内缓存。Spring 的默认实现里,就包含 Ehcache、JCache、Caffeine、Guava Cache 等。
Guava 是一个常用的工具包,其中的 LoadingCache(下面简称 LC),是非常好用的堆内缓存工具。通过学习 LC 的结构,即可了解堆内缓存设计的一般思路。
缓存一般是比较昂贵的组件,容量是有限制的,设置得过小,或者过大,都会影响缓存性能:
通过 Maven,即可引入 guava 的 jar 包:
<dependency>
<groupId>com.google.guava</groupId>
<artifactId>guava</artifactId>
<version>29.0-jre</version>
</dependency>
下面介绍一下 LC 的常用操作:
首先,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参数设置一下 LC 的大小。一般,我们只需给缓存提供一个上限。
那么缓存数据是怎么放进去的呢?有两种模式: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LoadingCache<String, String> lc = CacheBuilder
.newBuilder()
.build(new CacheLoader<String, String>() {
@Override
public String load(String key) throws Exception {
return slowMethod(key);
}
});
}
static String slowMethod(String key) throws Exception {
Thread.sleep(1000);
return key + ".result";
}
上面是主动触发的示例代码,你可以使用 get 方法获取缓存的值。比如,当我们执行 lc.get(“a”) 时,第一次会比较缓慢,因为它需要到数据源进行获取;第二次就瞬间返回了,也就是缓存命中了。具体时序可以参见下面这张图。
除了靠 LC 自带的回收策略,我们也可以手动删除某一个元素,这就是 invalidate 方法。当然,数据的这些删除操作,也是可以监听到的,只需要设置一个监听器就可以了,代码如下:
.removalListener(notification -> System.out.println(notification))
缓存的大小是有限的,满了以后怎么办?这就需要回收策略进行处理,接下来我会向你介绍三种回收策略。
(1)第一种回收策略基于容量
这个比较好理解,也就是说如果缓存满了,就会按照 LRU 算法来移除其他元素。
(2)第二种回收策略基于时间
(3)第三种回收策略基于 JVM 的垃圾回收
我们都知道对象的引用有强、软、弱、虚等四个级别,通过 weakKeys 等函数即可设置相应的引用级别。当 JVM 垃圾回收的时候,会主动清理这些数据。
关于第三种回收策略,有一个高频面试题:如果你同时设置了 weakKeys 和 weakValues函数,LC 会有什么反应?
答案:如果同时设置了这两个函数,它代表的意思是,当没有任何强引用,与 key 或者 value 有关系时,就删掉整个缓存项。这两个函数经常被误解。
LC 可以通过 recordStats 函数,对缓存加载和命中率等情况进行监控。
值得注意的是:LC 是基于数据条数而不是基于缓存物理大小的,所以如果你缓存的对象特别大,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内存占用。
围绕这点,我分享一个由于不正确使用缓存导致的常见内存故障。
大多数堆内缓存,都会将对象的引用设置成弱引用或软引用,这样内存不足时,可以优先释放缓存占用的空间,给其他对象腾出地方。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,但容易出现问题。
当你的缓存使用非常频繁,数据量又比较大的情况下,缓存会占用大量内存,如果此时发生了垃圾回收(GC),缓存空间会被释放掉,但又被迅速占满,从而会再次触发垃圾回收。如此往返,GC 线程会耗费大量的 CPU 资源,缓存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。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把缓存设置的小一些,减轻 JVM 的负担,是一个很好的方法。
堆内缓存最常用的有 FIFO、LRU、LFU 这三种算法。
这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模式。如果缓存容量满了,将会移除最先加入的元素。这种缓存实现方式简单,但符合先进先出的队列模式场景的功能不多,应用场景较少。
LRU 是最近最少使用的意思,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,它会优先移除那些最久未被使用的数据,LRU是目前最常用的缓存算法,稍后我们会使用 Java 的 API 简单实现一个。
LFU 是最近最不常用的意思。相对于 LRU 的时间维度,LFU 增加了访问次数的维度。如果缓存满的时候,将优先移除访问次数最少的元素;而当有多个访问次数相同的元素时,则优先移除最久未被使用的元素。
Java 里面实现 LRU 算法可以有多种方式,其中最常用的就是 LinkedHashMap,这也是一个需要你注意的面试高频考点。
首先,我们来看一下 LinkedHashMap 的构造方法:
public LinkedHashMap(int initialCapacity,
float loadFactor,
boolean accessOrder)
accessOrder 参数是实现 LRU 的关键。当 accessOrder 的值为 true 时,将按照对象的访问顺序排序;当 accessOrder 的值为 false 时,将按照对象的插入顺序排序。我们上面提到过,按照访问顺序排序,其实就是 LRU。
如上图,按照缓存的一般设计方式,和 LC 类似,当你向 LinkedHashMap 中添加新对象的时候,就会调用 removeEldestEntry 方法。这个方法默认返回 false,表示永不过期。我们只需要覆盖这个方法,当超出容量的时候返回 true,触发移除动作就可以了。关键代码如下:
public class LRU extends LinkedHashMap {
int capacity;
public LRU(int capacity) {
super(16, 0.75f, true);
this.capacity = capacity;
}
@Override
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(Map.Entry eldest) {
return size() > capacity;
}
}
相比较 LC,这段代码实现的功能是比较简陋的,它甚至不是线程安全的,但它体现了缓存设计的一般思路,是 Java 中最简单的 LRU 实现方式。
在 Linux 系统中,通过 free 命令,能够看到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。其中,有一块叫作 cached 的区域,占用了大量的内存空间。
如图所示,这个区域,其实就是存放了操作系统的文件缓存,当应用再次用到它的时候,就不用再到磁盘里走一圈,能够从内存里快速载入。
在文件读取的缓存方面,操作系统做得更多。由于磁盘擅长顺序读写,在随机读写的时候,效率很低,所以,操作系统使用了智能的预读算法(readahead),将数据从硬盘中加载到缓存中。
预读算法有三个关键点:
预读技术一般都是比较智能的,能够覆盖大多数后续的读取操作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如果我们的数据集合比较小,访问频率又非常高,就可以使用完全载入的方式,来替换懒加载的方式。在系统启动的时候,将数据加载到缓存中。
一般,缓存针对的主要是读操作。当你的功能遇到下面的场景时,就可以选择使用缓存组件进行性能优化:
缓存组件和缓冲类似,也是在两个组件速度严重不匹配的时候,引入的一个中间层,但它们服务的目标是不同的:
缓存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命中率,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命中率。
(1)缓存容量
缓存的容量总是有限制的,所以就存在一些冷数据的逐出问题。但缓存也不是越大越好,它不能明显挤占业务的内存。
(2)数据集类型
如果缓存的数据是非热点数据,或者是操作几次就不再使用的冷数据,那命中率肯定会低,缓存也会失去了它的作用。
(3)缓存失效策略
缓存算法也会影响命中率和性能,目前效率最高的算法是 Caffeine 使用的 W-TinyLFU 算法,它的命中率非常高,内存占用也更小。新版本的 spring-cache,已经默认支持 Caffeine。
下图展示了这个算法的性能,从官网的 github 仓库就可以找到 JMH 的测试代码。
推荐使用 Guava Cache 或者 Caffeine 作为堆内缓存解决方案,然后通过它们提供的一系列监控指标,来调整缓存的大小和内容,一般来说:
引入缓存组件,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,但也会引入新的问题。其中,最典型的也是面试高频问题:如何保证缓存与源数据的同步?关于这点,我们会在下一课时进行讲解。
最后,我来总结一下本课时的知识要点。
我们先以 Guava 的 LoadingCache 为例,讲解了堆内缓存设计的一些思路;同时,介绍了一个因为缓存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内存故障,这些都是面试中的高频问题;然后又讲解了,三个常用的缓存算法 LRU、LFU、FIFO,并以 LinkedHashMap 为基础,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 LRU 缓存。
本课时还提到了使用预读或者提前载入等方式,来进一步加速应用的方法,readahead技术,在操作系统、数据库中使用非常多,性能提升也比较显著。
最后,我们提到可以通过利用缓存框架的一些监控数据,来调整缓存的命中率,要达到50% 的命中率才算有较好的效果。
接下来,我再简单举两个缓存应用的例子。
缓存的应用非常广泛,大家在平常的工作中,也可以尝试进行总结、类比。
© 2019 - 2023 Liangliang Lee. Powered by gin and hexo-theme-book.